Tony's Memories

Tuesday, May 02, 2006

不曾存在的「挪威的森林」by 朱錦華

東張西望:不曾存在的「挪威的森林」

朱錦華朱錦華

相信很多人都曾經走進過《挪威的森林》。無論是「披頭四」或伍佰的歌曲,村上春樹的半自傳性小說、還是台大誠品樓上的咖啡廳。然而,很多人卻不知道,這座森林根本沒有存在過。一切都是誤會一場。或者說,誤譯一場。

眾所周知,《挪威的森林》這個令人心曠神怡的詞彙 ,源自「披頭四」1965年專輯《橡皮靈魂》裡,那首甜美的歌曲Norwegian Wood。它是最早使用印度西塔琴伴奏的西方流行歌曲之一。跟拉維香卡學琴的喬治哈里森,在曲子裡首度展現了他的西塔琴藝。

歌詞主要出自約翰藍儂之手。開首是這樣的:I once had a girl(我曾經擁有一個女孩)Or should I say she once had me(或者說,是她擁有我)She showed me her room(她讓我參觀她的房間)Isn't it good, Norwegian wood(很棒吧,挪威木做的呢)。

最後一段則是這樣:And when I awoke, I was alone(當我醒來,唯我一個)This bird has flown(「鳥兒」已飛走)So I lit a fire(於是我放把火,把它燒掉)Isn't it good,Norwegian wood(很棒吧,挪威木做的呢)。

據藍儂表示,這是一首描繪「出軌」情境的歌曲。共同寫詞的保羅麥卡尼則透露,所謂「挪威木」,指的是松木,那是一種很便宜的木材。也是對住在那種房子的女孩的一種暗喻。

由此可知,《挪威的森林》出於誤譯。Norwegian wood應是指用挪威木材裝潢的房子,或是用挪威木材所做的傢俱。英語中,森林一詞多半用複數的woods,很少用單數的wood。

然而台灣、大陸、甚至日本都有志一同,把它譯成《挪威的森林》。村上春樹或許是尊重約定俗成,把它用作自己那本描述日本「披頭一代」的小說書名。之後,沿襲用這個詞彙者,族繁不及備載,無法收拾。

為什麼會誤譯呢?我想最主要的原因,是譯者不求甚解;或者程度不夠好,把wood跟woods混為一談。再者,譯成「挪威木」或是「挪威的木頭」,的確讓人覺得很彆扭。何況,歌詞中還提到this bird(鳥兒),自然而然,更容易讓譯者聯想到令人充滿憧憬的「挪威的森林」上頭去了。其實,這裡的bird是俚語,意指「正妹」。

英語中有killjoy(殺死樂趣)一詞,跟中文「煞風景」同義。把《挪威的森林》還原成「挪威的木頭」,的確很煞風景。它的情形比《麥田捕手》還原成《麥田守望者》,情況要嚴重得多(因為有太多叫《挪威的森林》的東西了)。何況,大多數人都覺得,就算是錯,它也錯得很美麗。

好吧,就算大家都愛這個錯,也應該知道它的真正意思。再者,譯者應知所警惕:美麗的語言往往是有陷阱的。如果信雅達不可得兼,必須發揮聯想的話,起碼也應該在附注中讓讀者知道真正的原意吧!

【2006-05-01/民生報/A6版/藝文新舞台】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